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終了】2024年6月1日 「溪望」關於東北角的獨流溪

 6月1日 「溪望」關於東北角的獨流溪

講師:人禾基金會 方韻如 特約研究員

#從河說起 看更多 https://river-is-life.blogspot.com/
河溪串連海陸城鄉間,貯滯輸送我們每天需要的水,並同時滋養生命,支持農漁牧糧產,穩定氣候、循環生機。這一切服務,都從河溪的曲折跌宕起,還有其中豐饒多元、看得見或看不見的生物們。

#雙溪河的生態系服務
從東北角淺山丘陵發源的雙溪河,上游和禾水梯田收集取用的溪澗,滋養了水稻及數百種田間生物之後,透過溢流及田土中的下滲移動,又回到支流的中游。溪水在中游湍流經自海洋返鄉的禿頭鯊、鱸鰻、和毛蟹;在石壁潭邊陪戀山的苦花、纓口鰍嬉戲;流經貢寮淨水場,有大半溪水被攔截沿進入平原的則被入河覓食的紅槽連著小豆仔一口吞下自來水管送往基隆;雙溪河是旅路。

#東北角獨流溪生存挑戰
獨流溪,相對有許多支流的大型河川,其流域面積小、很快就從山上進入海洋的小溪流。獨立溪流特性,也使成為洄游魚蝦蟹重要棲地。臺灣可生活於淡水域的魚種至少有262種,當中大約65%需要溯河洄游到淡水域產卵生活,或洄到溪流成長再降海繁殖,或是居住在河口感潮的汽水域,然由於後天人為的利用影響、甚至對溪床及兩岸的改造的影響,其他小個體魚蝦蟹的生存需求鮮少被瞭解或關切;當中體色鮮豔的鰕虎們,也因為沒有法令的保護,常在艱困的枯水期被捕捉販賣。

#韻如與貢寮
人禾夥伴稱韻如為「老大」,十多年來和禾水梯田的保育行動,從自然地景紋理到傳統農業智識,仰賴韻如大大為貢寮奠基了深厚論述,她總能看進每個微小事件彼此關聯,也心繫後續行動展開,想當年編編因為韻如週期辦理「巡溪日」埋下溯回貢寮的契機,那時一群夥伴共同調察東北角獨立入海不知名小溪,從和美一路到卯澳,看見在壩堤難以上溯的毛蟹或是基流量不足困於淺灘的魚,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沉浸在拿著窺箱看那水下流動的世界,蝦虎刮食藻類,留下一道道食痕;翻石頭另一側,扁蜉蝣、水蠆、石蠶鼓譟而出時令人手抖一下,邀請您來參與講座,認識不一樣的貢寮以及聽更多獨流溪的生命故事。

【時間】1300-1500;週六
【地點】和禾聚落
【對象】東北角青年、移居者、新農、農二、三代、嚮往者
【報名】報名已截止
【費用】無;由國發會支持活動辦理
【指導】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辦】貢寮和禾聚落培力站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