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終了】2024年5月11日 水下森林-卯澳灣藻類與珊瑚百態

5月11日 水下森林-卯澳灣藻類與珊瑚百態

講師:生態調查自由工作者 劉恩諭

#認識臺灣最豐富的藻類相,東北角沿岸是最合適的點位
東北角擁有多樣岩岸環境適合藻類固著,來自北方東海與南方太平洋的海流在此交會出豐富的營養,此緯度水溫從冬季16度至夏季32度,適合喜愛涼一點的藻類生長;東北角有石花菜、紫菜、髮菜、礁膜、小海帶、麒麟菜等…多樣的可食海藻,豐富了地方的飲食文化,然而近年居民第一線觀察反應整體藻類生物量有下滑的趨勢。藻類除食用外,也是海洋生態系網絡重要角色,提供眾多生物們安棲與食物來源。

#海洋的長期生態監測挑戰
長期的生態監測有助於擬訂生態保育策略與有效地進行棲地維護,然而由於海洋環境多變,不穩定的天候以及移動風險,基礎資料收集有其困難,很難投入物力人力於海下的長期生態監測,卻也導致不容易掌握海洋資源變動,也因此更難產生相對應環境保護行動方針。

#恩諭與貢寮
恩諭從事水下調查與影像紀錄,多年前因為人禾基金會辦理的貢寮山村生活工作坊,與地方締結下緣分,目前定居貢寮,時不時會洄游上山協助水梯田農民耕作,其本業為海洋生態調查,並對卯澳灣海面下生態長期變動進行監測,投放水下自動照相機,觀察追蹤藻類與珊瑚生長情形,卯澳灣也是台灣重要的栽培漁業示範區,然這幾年 #珊瑚白化 問題日趨嚴重,2024、2025年將是考驗的時刻,水上休閒遊憩一直都是東北角重要的觀光產業,不過海洋生態正在改變,我們可能採取哪些行動一起守護水下的生態環境?

#卯澳里海故事現場聽更多
聽地方居民分享,海男海女可透過合宜的翻擾大石行為,促進各別藻類的生長,進而創造出九孔喜愛的棲地型態,另外卯澳水下多樣型態棲地,如礁岩、沙地、潮溝甚至是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機會彼此開創出生長環境,各種海洋生物仰賴在其中生活、覓食、求偶,看似平靜的海,水面下其實眾聲喧嘩,繽紛熱鬧,邀請您來參與講座,認識更多有趣的海洋故事。

【時間】1300-1500;週六
【地點】和禾聚落
【對象】東北角青年、移居者、新農、農二、三代、嚮往者
【報名】報名已截止
【費用】無;由國發會支持活動辦理
【指導】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辦】貢寮和禾聚落培力站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