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負責任的「綠色旅遊」

來一趟負責任的綠色旅遊,身處田間豐富視野,深入山村與地方夥伴交陪,在地消費並回饋社區,加入水梯田保育的行列。

【解說導覽】漫步水梯田

一百多年前的貢寮,先民們因地制宜開墾出滿山遍野的水梯田,但因時代的變遷,棄耕廢耕逐年日增,滿山的水梯田也就漸漸淹沒在陸化的山林間。

這幾年環境議題逐漸發酵,生物多樣性與里山觀念的倡議下,政府與民間都有了新的關注與投入,而貢寮也組成了「和禾生產班」持續推動續耕與復耕,融合了傳統農法及現代觀點的友善耕作,讓現今貢寮成為許多稀有水域生物的庇護所,持續發揮涵養水資源、調節洪旱等公益價值。

我們透過實際走訪和禾水梯田,認識貢寮的風土知識,了解友善環境的里山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水梯田所提供的生態系服務功能。

【解說導覽】漫步水梯田

對象 : 一般大眾

人數 : 15-25人/梯

時間 : 2小時

【解說重點】

  • 貢寮典型的石頭屋建築
  • 早期貢寮產業與竹工藝
  • 水梯田與溪流關係
  • 傳統季節農事所帶來的生態系服務
  • 從鑲嵌地景變遷看見時代演變

【田野體驗】蜂禾日麗

蜜蜂在森林中擔任授粉角色的重要物種,也是蜂農的好夥伴。 在養蜂人的帶領下,一起了解各個角色的蜜蜂到底平常在忙些什麼,並且深入蜜蜂的家,親眼目睹蜂巢的風采。 用舌頭認識來自不同季節,採自不同植物的「森林蜜」,認識東北角森林裡豐富的「蜜源植物」。

【田野體驗】蜂禾日麗

對象 : 國小三年級以上之一般遊客

人數 : 15-25人/梯

時間 : 2小時

【體驗重點】

  • 深度認識蜜蜂
    • 蜂種與蜂群的社會結構
    • 養蜂飼養工具用途
    • 蜜蜂的營養需求與蜜粉源
    • 蜜蜂飼養與管理方式
  • 用味蕾認識各種蜜源植物

【田野體驗】水梯田秋冬農事

貢寮水梯田的地景與生物多樣性高度仰賴持續的傳統農業活動,秋收後到冬至前是貢寮水梯田的翻犁季節,盛夏稻頭間繁花盛開,保育13種瀕危植物,赤腳走入田間體驗踩踏水梯田土壤的感覺,學習運用全身的重量與巧勁在田間行走,將稻頭與周邊的植物翻入進泥土裡,化為來年稻子結穗的養份,也讓多樣稀有的微小水生植物能夠重見天日。

【田野體驗】水梯田秋冬農事

對象 : 國小三年級以上之一般遊客

人數 : 15-25人/梯

時間 : 2小時

【體驗重點】

  • 踏查貢寮水梯田的生態環境
  • 認識水梯田的微棲地田壁、田埂、田間與伴生植物
  • 深入保育核心區體驗翻耕田間農事

【田野體驗】踏草尋牛

水牛與貢寮水梯田已有百年共生的歷史,放牧形成貢寮山村草原地景的特色。跟隨牧牛人的腳步踏草尋牛,來場水牛見面會,體驗牧牛人的日常工作;也從認識水牛飼育的過程中,了解貢寮人運用山林知識的傳統智慧,一同感受人與環境間的和諧共好。

【田野體驗】踏草尋牛

對象 : 國小三年級以上之一般遊客

人數 : 15-25人/梯

時間 : 2小時

【體驗重點】

  • 了解貢寮百年牛耕文化
  • 認識及採集各種水牛喜歡的食草植物
  • 牛主人陪伴帶領下,認識水牛特徵、習性及友善與水牛互動的方法

【田野體驗】白花紫蘇飯糰

在水梯田純淨土地與水源頭生產的和禾米,多半由農人自行留種、選育,以友善傳統農法讓稻米與田間生物共生,嘗起來具有獨特的風味。

一起學習將和禾米煮成好吃的飯,並採集無塑的自然包材、搭配山村農特產品,手做具有山村風味的兩款和禾飯糰:白花紫蘇飯糰與薑黃瓠瓜乾飯糰。

【田野體驗】和禾米飯糰手作

對象 : 國小三年級以上之一般遊客

人數 : 15-25人/梯

時間 : 2小時

【體驗重點】

  • 認識稻米的三種型態
  • 和禾米在地留種的故事
  • 田野採集自然素材
  • 探索稻作與水生植物共存環境
  • 手作飯糰
回到上方